欢迎来到无锡物流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物流资讯  >  行业新闻  > 湖北综合交通大发展

湖北综合交通大发展

2019/10/15 21:18:00

来源:互联网

  国庆前后,湖北省秭归长江大桥、石首长江公路大桥、荆州长江公铁大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相继通车;今年年底,嘉鱼长江大桥、武汉青山长江大桥也将通车,半年内湖北将新增多条快速过江大通道;汉十高铁、郑万高铁、浩吉铁路相继联调联试,今年年内全部开通营运;城乡客运连续14个月“零违规”驾驶……

  这是湖北统筹加快综合交通发展,助力荆楚群众致富奔小康、享受幸福新生活的缩影。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朱汉桥说:“要充分发挥湖北得天独厚的综合交通优势,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开创九州通衢新优势,既让湖北人享受更多的交通运输发展红利,又让外地游客爱游湖北、享受湖北综合交通的无缝衔接。”

  从百废待兴到综合交通大发展

  1949年,湖北全省解放时,能勉强通车的公路不足1000公里,运输工具只有1100余辆破旧汽车和100余艘小轮船。交通面貌千疮百孔、百废待兴,道路不通、航运不畅,成为当时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北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无到有,迈向高质量发展。1957年,集全国之力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通车,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如今,湖北省已建和在建长江大桥达38座,创历史之最,全省桥梁建设呈现出“桥型种类齐全、单跨跨径大、技术难点多、科技含量高”的显著特点,创新应用多项世界领先技术。

  湖北省“七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406公里,“县县通高速公路”指日可待。湖北还创新路景融合的发展模式,配套建设富有地方元素的驿站、候车厅、观景平台等设施,着力把沿线景点串珠成线。公路与路域景观浑然一体,打造“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驾乘新体验。普通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6万公里,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真正释放“路边经济”效益。

  2009年,全国第一个高铁站在武汉投入使用。如今,武汉“米”字形高铁网辐射全国24个省会城市,地铁与高铁、城铁、轻轨等无缝衔接,湖北铁路投产里程达3961公里,高铁、动车覆盖除荆门、神农架以外的所有地市,基本形成全省“四纵四横”铁路路网格局。武汉地铁通车里程达334公里,客流日均突破400万人次。多式联运发展迅猛,中欧(武汉)班列直达“一带一路”沿线28个国家。

  凭借“得水独优”“九州通衢”的特殊区位优势,新中国成立后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江汉运河综合效益显现,长江—汉江—江汉运河810公里高等级航道圈全面形成。湖北建成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总里程1930公里、港口38个,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雏形初显,绿色智慧的亿吨大港通江达海,长江“645”工程6米水深航道工程全面开工,汉江梯级开发加速建设。

  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站楼综合体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t3航站楼开通运营,直飞五大洲的国际航线达63条,天河国际机场问鼎中部门户枢纽机场;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机场——顺丰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将于2020年基本建成。

  绿色发展渐入佳境

  巴东县野三关镇电动车小镇全面建成,30辆纯电动车取代了原有的1000辆柴油三轮车,既减少了噪声污染,又净化了空气,既改善了乘客体验,又提高了安全系数。

  在351国道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路段,“自驾道路是美景,自驾出行成享受”。颜值高、配套全、亮点多的180余公里生态景观廊道雏形初现,生态环保厕所掩映在停车区的绿树花丛中。五峰正在争创“中国自驾游第一县”和全国旅游示范县。

  4月16日,长江流域首个水上综合服务区在宜昌投入使用。为解决三峡日均500艘待闸船舶污染问题,服务区设置了8台岸电设施、16台船电宝,这些设备每年可供应电能680万千瓦时,减少硫化物排放约11吨、碳氧化物约60吨、pm2.5约2.4吨。

  截至今年8月底,湖北长江干线共取缔各类码头1211个、泊位1383个,“长出”岸线近150公里,复绿面积809万平方米,建成运营30个砂石集并中心,整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船舶港口污染防治等三大行动纵深推进,湖北已在长江干线港口安装了2000余处垃圾回收装置,安装率达90%以上,船舶污染物接收船达80余艘,长江干线各港口均已具备一定的船舶生活污水、油污水收集转运能力。

  如今,湖北民生交通更加便民惠民,智能交通让出行方便快捷,绿色交通让路景融为一体,平安交通让生活充满活力,绿色发展渐入佳境。

  村民因路而富 生活因路而美

  初秋的湖北省黄梅县,沿着畅通的沥青公路,自驾到五祖福果园采摘火龙果的游客络绎不绝。据悉,有40余户贫困户常年在果园务工,既乐了游客,又富了村民。

  每日9时许,物流车驶进国家级贫困村、鄂西南山区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边家坪村,取快递、寄特产的村民来来往往。原本苦于没有销路的特产山胡椒,经过村民、交通运输部门、物流企业的接力,如今被卖到了全国。

  曾经,因路而贫、因路而痛、因路而怨;如今,因路而活、因路而美、因路而富。

  路通了,山地以往种植的苞谷、红苕、洋芋“老三样”,如今换成了猕猴桃、魔芋、烤烟“新三样”,山珍走出了大山。一条“愚公路”牵引着红色教育培训、产业发展壮大,村民的钱包鼓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张公路网编织成了财富网。

  加大贫困地区的交通投入,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为历史。总长3813公里的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特色路,惠及29个贫困县800万贫困人口;兴业富民的农村公路通村连组入户,公路安防“455”工程8万公里建设实现“四年任务、三年完成”;“四好农村路”初步实现“组组通、路路安、条条畅、处处美”,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更具时代特色的乡村创富模式顺“路”延伸拓展,“四好农村路”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放眼荆楚大地,一条条公路翻山越岭,一道道长虹飞架两岸,一辆辆客货车迎来送往,一艘艘巨轮通江达海,生动展示了湖北交通的巨大变化。经过70年的发展,湖北交通正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中展现新作为,一个立体、便捷、惠民、快速的综合交通运输网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