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兴籍专家谈哲敏、朱彤成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至此,宜兴共有两院院士32名,总量约占无锡的三分之一,位列全国县级市前列。同时,目前还有10多位非宜兴籍院士与宜兴有着紧密合作,“院士之乡”美誉名不虚传。
如何发挥好“院士之乡”高端智力资源,掀起院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热潮,发力打造“院士经济”,对于当下宜兴而言,正成为破解产业、科创、人才、城市发展等痛点,向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迈进的重要抓手。
用好“高端智库”,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今年10月的宜兴秋洽会上,中科院院士褚君浩团队总投资1亿元的薄膜电池激光精细微加工技术研发项目正式签约。“近年来宜兴对科技产业很重视,很愿意为家乡产业献智,通过核心技术的攻坚,助力产业跨越式发展”,褚君浩说。
何为“院士经济”发展的最佳状态?宜兴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认为,要推动“最强大脑”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将科技成果高水平转化为规模化的产业优势,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在这一定位下,宜兴从集成电路、节能环保等十条产业链发展的短板、痛点出发,通过“高端智库”的引进,实现强链、补链、延链,打造高端产业集群。据统计,目前与宜兴有相关合作的院士共有16位,合作模式已从企业自发的“点对点”延伸至“面对面”。
以生命健康产业为例,宜兴作为一名“后来者”面临产业基础薄弱、创新平台缺乏等多重发展难题。然而,从起步到发展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有签约、在谈项目60只,总投资超 400亿元,背后所体现的正是“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发展格局。
今年8月,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与宜兴达成合作,共建食品技术科创中心。据江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龙介绍,中心落户当天,陈坚院士团队便将6个与其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产业项目引到了宜兴,未来五年,科创中心计划建成8家以上食品高科技企业,其中4家以上为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百名。
融入地方发展,提升城市能级
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必须拓展城市新格局,提升城市能级。将“院士经济”打造融入城市建设、生态治理等领域,便是实现转型发展,打开城市发展新局面的一张有力“王牌”。
近日,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王建国院士等完成的《中国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中国建筑学领域首次获得这一殊荣。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成果在宜兴丁蜀镇古南街项目建设中得到了全面的应用,不仅助力老街活态保护,更为陶瓷国际化发展开拓了思路。据悉,王建国与宜兴结缘已有10年之久,对宜兴的文化、城市建设有着很深的情感,近日他又亲自参与了悲鸿中学等项目的设计。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哈工大副校长任南琪,一直关注着家乡宜兴的环保产业发展。哈工大与宜兴市政府共同组建哈工大宜兴环保研究院,探索出一个全新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近日,由曲久辉院士等发起的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在宜投用。该概念厂不仅为全国最先进,更为低碳绿色发展树立了样本,提升了宜兴“生态之城”影响力。
“将最顶尖的技术研发放到最优质的市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新南威尔士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david waite用这样一句话总结在宜设立新南威尔士大学宜兴环境技术转移中心的缘由。4年时间里,在其团队的带领下,该中心不仅获推纳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信息管理系统管理,还设立了新南威尔士大学海外留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目前,该中心的7位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中,纪超和王凯两位博士还成为了新宜兴人。
打造未来“院士科学谷”,彰显“宜兴智慧”
借院士之力,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同时,宜兴更希望打造一方“院士经济”沃土,更好、更快参与太湖湾科创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大局,贡献更多 “宜兴智慧”。
让更多的院士资源“愿意来”且“留得下”,今年,宜兴创新打造“院士之家”,通过创新平台的搭建,打通院士服务、院士成果转化、院士产业等发展链条。为体现宜兴对院士的最大礼遇与最高诚意,“院士之家”选址在宜兴景色最美、环境最优、配套最全的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内。来到“院士之家”,院士便可享受到一系列尊享服务。在产业的精准对接上,院士之家定期组织学术报告会、人才交流会、成果发布会,精挑优质企业提供院士及团队对接。在项目扶持上“一事一议”,不定框框、不设上限,在宜兴市人才天使投资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院士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院士及团队项目落户。顶尖人才可享受3年内每年5万元租房补贴,还可享受最高200万元购房补贴。
立足宜兴、服务无锡、辐射长三角、接轨全世界,秉承这一定位,下阶段,宜兴还将重点打造“院士科学谷”。“院士科学谷”更像是一块创新策源地,致力在高端人才、前沿技术创新、未来科技产业等方面探索输出更多“宜兴智慧”。
在院士科学谷内,除了已有的“院士之家”,还将建设以“院士村”为主的工作生活区和以“院士成果转化”为主的“院士产业集聚区”。其中,院士产业集聚区,专门承接院士及团队项目,发力一批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如在节能环保方面,以环科园打造的全国首家环保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为核心,在张全兴、任洪强等一批入驻院士、专家的合作基础上,持续引进高端资源,提升辐射力,为解决世界环保问题提供“宜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