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藏春发,秀水河畔,年轻的创新园区日前迎来了一位重量级成员——博世中国创新与软件开发中心,未来这里将是博世在中国地区的“大脑”和“中枢”。
德国工业“巨头”缘何如此青睐这里?“产业生态好、创新氛围浓、居住环境优”,短短十五个字不仅道出了原委,也折射出这片发展热土的战略路径和发展轨迹。
自去年1月4日揭牌成立以来,360多个日夜,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项目接连进驻,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总部经济和服务经济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加速孕育……无锡经开区围绕“生态环保示范区、科技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引领区、高端人才集聚区”的目标和定位,全力打造无锡城区“两核”中的坚强一核。
“平稳起步、良好开局!”站在时间的交汇点上,市委常务副秘书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良这样回顾总结道。
“小镇+平台+生态+集群”:产业发展“生态圈”加速构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片肥沃的土壤里催生出新业态
上月13日,长三角数字经济论坛暨“无锡经开实践”分享会在黄埔江边拉开帷幕。“小镇+平台+生态+集群”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如同打开了一扇新视窗,让无锡经开区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56.6平方公里的寸土寸金之地,如何飞出“金凤凰”?把太湖新城打造成为无锡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引擎的动能又在哪里?禀赋和定位,决定了必须聚焦新经济,以建设雪浪小镇为抓手,积极探索现代产业发展新模式。
龙头型、平台型企业是引领新经济、新业态的代表。雪浪数制无疑是其中的典范。在ceo王峰看来,打造一个从制造业中来的雪浪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就是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到制造业中去为企业服务。“来雪浪,是要在数字化的浪潮下‘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数据为引擎、计算为动力,雪浪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创造了为未来工厂提供基础设施的工厂大脑。目前已有中国商飞、中铁建、双良集团、兆丰轴承等20多家长三角制造业龙头企业与之结成雪浪联盟。
工业互联网产业独特的“雪浪生态效应”正在形成。中科海拓立足智能计算机领域,为未来“海量”“泛在”的智能计算提供算力载体,协同雪浪云大数据平台,赋能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以平台拉动生态,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企业加速集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一年来,仅围绕雪浪云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远景智能城市物联网操作系统开放平台,就已集聚了20多家工业互联网领域创新公司和40多家城市物联网领域创新公司,形成了良好的高创新活跃度和高企业集聚度的虹吸效应。
“培养独角兽+培植研发机构+培育产业平台”:创新动能加快积蓄、高端人才近悦远来,“科创浓度”最高地加速形成
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两个落地项目对经开区意义不一般:
一个是创业黑马无锡独角兽加速基地揭牌启动,致力于在全国招引创新主体,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另一个是泰尔无锡联创中心签约进驻,在锡布局相关智力资源和创新要素,促进无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辐射长三角及全国。
如何成为全市的“科技核”“创新核”?一年来,经开区积极探索“培养独角兽+培植研发机构+培育产业平台”的发展模式,加速构建从骨干企业到研发平台到产业平台的新的创新体制。中科院计算所物联网智能计算平台、无锡智慧城市大数据加工及交易产业平台、富华军民融合高技术成果产业平台、车联网产业平台等加速推进,为发展新经济培植了肥沃的土壤。
如今,漫步秀水河畔,创新园区内“大咖云集”,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博世中国创新与软件开发中心、远景全球智能物联网创新中心、华为车联网研究院等接连入驻,这块16万平方米的土地正日益成为无锡“科创浓度”最高地。
以产业的需求布局创新,以创新的需求吸引人才。在远景智能中国区业务总经理陈杰博士看来,深圳、上海等地的创新氛围确实浓厚,但无锡的创新势头也很猛。目前远景智能先期研发人员已全部到岗,未来将在经开区打造具有千名高端人才的智慧城市物联网产业园区。
良好的产业生态、创新氛围,吸引各路英才纷至沓来。一年来,累计洽谈120多个海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项目,90个科创类及基金类项目注册落地,引进海内外院士7名、国家特聘专家6名、各类高端领军人才50多名。签约落户56个海内外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
民生福祉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既是创新创业热土,又是“诗和远方”,绿色宜居焕发新城魅力
“90后”姑娘小时从上海交大毕业后已在经开区工作生活了好几年,这里“颜值”和“气质”的提升,尽落她眼底。
“以前海岸城门口的立信大道上总有很多汽车违停,还有很多非法运营的‘小飞龙’,现在大变样了,这才是现代化、国际化新城该有的样子。”小时很自豪地说,一些在其他城市工作的同学看了她晒的经开美景,都很羡慕。
春天金匮公园樱花烂漫、夏天尚贤河里荷叶田田、秋冬贡湖湾湿地层林尽染、荻花瑟瑟……宜居宜业,是经开区留住“金凤凰”的“梧桐木”。
严守“绿色”底线,经开区深化“散乱污”企业(作坊)专项整治、化工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危险废弃物规范化专项检查和新一轮生态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批“断头路”的打通,完善了区域内部交通血管网络;3000多个机动车泊车位的科学增设,有效缓解了“行”与“停”的矛盾;管理单元合格率保持在100%,在全市率先实现管理单元全部合格。
“软实力”同样抢眼:尚贤教育集团揭牌成立,高端、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区域发展的亮丽名片;高品质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加快推进,居民一出家门就能见到绿地、闻到书香;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医院、高浪路快速路改造等重点项目,将为“四区”建设增添更多“民生成色”。
居“高”放眼世界,用“新”成就未来。在建设“四区”的新征途上,年轻的经开区将不负韶华、奋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