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全面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形成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红利,激发继续前行的源动力。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吹响了新一年改革开放的前进号角,在全市上下激起强烈反响。
改革促发展,开放拓空间。近年来,无锡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积极抢抓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机遇,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构建了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更加开放的发展格局。通过讨论,大家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把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才能不断突破体制性障碍、解决全局性问题,在强动力、增活力中开辟发展新境界。
优化营商环境,擦亮城市“金字招牌”
去年10月份,《无锡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正式发布,17个方面80项重点工作内容,为我市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示范城市提供了具体的“路线图”。推进落实《实施方案》,今年是关键一年,也是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一年。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周文栋认为,营商环境所谓的优或不优,是比较的结果。2020年,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围绕17个方面80项工作,聚焦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全力提升我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同时加强督查考核,将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情况列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确保确定的目标任务、承诺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间落实到位。他尤其强调建立“评估反馈”机制的重要性,年内将聘请第三方机构对相关政策措施落地情况、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反馈,深入查找我市在相关领域与国内先进城市的差距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案举措,“‘优化’本身就是不断深化、不断改进的过程”。
“放管服”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市行政审批局局长顾伟表示,寻求行政审批服务优化的源动力,既需要有争先进位的意识,系统梳理我市在开办企业、工程建设项目许可、获得电力和用水用气、不动产登记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精准施策;也需要聚焦扩面升级,加快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落实“一网一门一次”政务服务,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今年,市行政审批局将加大审批材料、环节、流程、时限精简优化的力度,实现企业设立登记2个工作日内完成常态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80个工作日内、比省定目标再提速20%;持续提高“宽放”的含金量、“善管”的有效性、“优服”的满意度,坚定不移把深化“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
加快开放步伐,在国际竞合中增创新优势
开放型经济向来是无锡的特色和优势,无论宏观形势如何变化,都要紧抓在手。新一年,如何主动融入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在国际竞争合作中增创新优势?徐徐展开的崭新答卷上,等待着更精彩的落笔。
市商务局局长汪行的回答围绕三篇开放文章而展开:首先是进一步拓宽开放的领域,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引进外资的力度,通过引进外资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其次,不断优化开放的平台,积极复制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全面融入江苏自贸区发展,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开放平台的高水平建设;第三,持续提升开放的质量,一方面要瞄准高端领域、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拓展一批高质量的项目,另一方面逐步推进外资的总部经济发展,通过总部的集聚,放大外资对地方经济的贡献、集聚一批高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水平提升。
更高水平推进开放,需要提升开发区的贡献度和支撑力。“今年我们会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出去’和‘引进来’,推动本土企业赴‘一带一路’建立生产和销售基地。”宜兴市委常委、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裴焕良表示,宜兴经开区将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打造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5g信息技术产业园;同时发挥园区优势,加快由工业领域开放向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等多领域开放,引进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江阴市委常委、江阴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兴华同样信心满怀。新的一年,江阴高新区将坚持产业强市、创新驱动两大战略并推,现代产业、科技创新两个体系并建,产业发展政策、科技人才政策并重,项目攻坚、创新提质两个抓手并用,为无锡打好产业强市纵深仗作出贡献。
聚焦重点突破,推动改革动真碰硬见实效
以改革激发动力,全会就此作了部署:全面完成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任务、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抓好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在高质量发展导向下,推动改革动真碰硬见实效今年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在重点领域求突破,市国资委主任许可成竹在胸:今年,将积极组织国发资本和国联集团在实施一体化运营的基础上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做好产业集团的董事会职权改革试点、国联信托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通过改革试点,积极实践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市场化运营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强做大做优的有效途径,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市场化改革也是重中之重,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推进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充分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能力。
“新的一年,财政部门将积极贯彻市委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突破机制体制障碍,当好全市经济发展强动力、增活力的‘助推器’!”市财政局局长高圣华说。今年,财政部门将继续深入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投入将继续向人才、技术和资本集聚倾斜,大力推进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和枢纽经济发展壮大,构筑创新发展的动力支撑;创新投融资机制体制,优化城建发展基金等运行,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全市域“一体两翼”协调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继续精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门槛、增力度,让企业、百姓增强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