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宜兴市中医医院紧急选派第一批志愿者驰援武汉。“我是党员,让我去。”招募令在全院一发布,万国强便写下请战书。但医院考虑到他身兼icu、急诊科主任,肩负着医院急危重症患者的指挥抢救和会诊重任,此次请求医院党委并没有批准。
2月8日晚10时许,宜兴市中医医院再次组建一支6人医疗志愿队紧急驰援武汉。接到电话通知后,万国强立即赶到医院。“我是共产党员,又是重症医学专业的,我去最合适!”在深夜召开的党委会上,也是党委委员的万国强发言简短有力、果敢坚定。这次的支援任务十分紧急,从接到上级号令到上报志愿者名单,只有短短1小时。医院党委经商量后,决定让万国强率队出征。
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整个病区共有50张床位,配备了30名医生、100名护士。到武汉后经过一天的培训,万国强便投入紧张的一线工作。刚进入病区的几天,由于每天收治的病人比较多,医护人员主动延长工作时间。万国强上的第一个夜班从下午5时上到次日早上9时。整整16个小时,不能喝水、吃东西,也不能上厕所,更不能睡觉休息。“还好,除了戴两层口罩,时间长了有点胸闷,其他忍忍就过去了。”在与妻子的通话中,对于异常难熬的16个小时,万国强说得轻描淡写。
2月18日,万国强所在的重症病区转来一名67岁的女病人,患者意识不清,面色青紫,氧饱和度只有40,生命危在旦夕。“如果不能立即进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病人随时可能死亡。”但由于隔离病房不具备负压系统,在为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时,气道打开的瞬间会有大量病毒喷射而出,操作的医生感染风险非常大。万国强顾不得多想,立即去找喉镜和气管镜,准备亲自帮病人插管。为了尽可能避免暴露风险,医院安排“插管小分队”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操作。由于插管时不能应用呼吸机,万国强徒手为患者进行了球囊面罩辅助通气,并“一针见血”地为病人实施了深静脉置管。经过团队的紧密配合和全力抢救,病人的氧饱和度慢慢升上来了,神志逐渐清醒,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也趋于稳定。
对自己“极不负责”,这是妻子蒋利伟对万国强的评价。万国强患有高血压,每天都要服用两种降压药。“担心他长时间不喝水,会导致血黏度增加,诱发脑中风。” 蒋利伟说。每当蒋利伟在电话里再三叮嘱万国强做好自身防护时,万国强都会说,“没事,你尽管放心。”万国强说,“在武汉的日子虽然辛苦,但心是暖的,这段时间经常会有武汉的爱心人士给我们送水果、食品等,看着病人病情好转出院更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打赢这场战‘疫’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