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碎石渣土、建筑材料摆放杂乱无章,一台挖机正在挖土摊平地面,几个工人在场内忙碌着,“请出示施工许可证”“现场安全管理员是哪位?”昨天上午10点,记者跟随市住建局综合执法支队来到位于南湖大道与和风路交叉口的一处工地,现场不仅环境脏乱差,工地安全管理也相当混乱,施工人员更是一问三不知。
记者环顾工地四周,该工地夹杂在经开区繁华地带,周边是多个正在建设的大型住宅项目,干净整洁的围挡上喷出阵阵水雾,文明施工各项措施精准到位。而旁边的南湖大道上,正在进行道路景观施工,挖出的泥土虽然用绿网覆盖,但来往骑电动车的市民仍反映,天气干燥时,道路上扬尘多。
同在一片区域,零星工程成了“灰色地带”。检查中,市住建局质安处负责人说,眼下,这种小型工程已成为安全文明施工的“困难户”,比如道路绿化施工、地下管线开挖施工、小型拆除工程等,施工环境差、安全隐患多,是市民投诉的“热点”,更是美丽无锡的常见“伤疤”。
“零星工程体量小,施工主体不统一,工程种类多,工期短,并且多数不需要办理施工许可证,这给管理带来不小难度。”市住建局质安处负责人说,随着城市建设的越发精细化,市容市貌除旧换新、“缝缝补补”成为城市更新的必要动作,市民看到的城市建设“小工程”也越来越多。
网格化管理,谁主导谁监督。“下一步,对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或者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的小型工程,将严格推动落实属地网格化管理,同时,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小型工程安全管理机制,制定监督方案,督促指导街道(镇、开发区)做好小型工程安全文明管理。”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对于绿化、电力、通信等小型市政工程,业主单位要担负起施工过程的安全和文明管理,也就是说,谁主导谁管理,避免推诿责任。
“在监管过程中,还将充分借助第三方机构的服务力量,打造一支监督城市建设的‘哨兵’队伍。”市建管服务中心负责人说,在落实属地监管过程中,将组织对基层“网格员”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提升基层监督执法能力,联合相关执法部门严格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