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市住建局村镇处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将紧扣特色产业、生态、文化“关键词”,着力打造一批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村富民强、文明程度高的“特田样板村”。至2025年,我市将建成120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其中,力争创建10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个以上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
车辆行驶在园区六路上,道路两侧一排排花卉园艺大棚整齐排开,绿色的屋顶与周边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大棚前竖着“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统一标识。来自国内外不同品牌的花卉种植企业在这里“扎根生长”,培育的珍奇树种、花卉等远销国内外,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在锡北镇周家阁村,特色农业种植已成为“特田”建设的金字招牌。去年9月,该村正式挂牌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产业特’是周家阁‘特田’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该村获评省级‘特田’的‘加分项’。”村党总支书记周国君介绍,台创园是该村2010年起打造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经过多年发展,已具规模效应,主要致力于花卉果蔬及特色新型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研发。目前园区有企业82家,年规模产值达8亿元。其中,自主农业品牌“锡稻1号”,使水稻亩产增加20%,创造了无锡首个本土水稻品牌。
徜徉在周家阁村道路上,不仅能看到白墙黑瓦的“新江南人家”风貌的民居,更能一睹农业产业科技的规模效应,“村园融合、产园同塑”的乡村特色日渐成型,形成了“农业+”科技、加工和旅游的产业融合新模式。“有优势产业做后盾,‘特田’建设的劲头也更足。”周国君说。
今年4月,我市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意见》,明确在“特田”建设中加强产业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现今,在一些产业特色明显的乡村,已初具现代农业模样:如采用“公司+大户”特色化的经营方式,将土地分配给高端种植大户或者公司;因地制宜,以龙头产业带动乡村产业链,获得经济收益反哺村容村貌建设等,不少“特田”村已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经营。
截至目前,我市已挂牌39个市级、27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市住建局村镇处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在“特田”建设中将着力培育和挖掘特色产业,为村庄发展增添活力。同时引导特色田园乡村区域化扩展,建成“特田”示范区,比如宜兴张渚、湖氵父 、太华三镇内现有的8个“特田”村,可依托宜南山区生态环境,以及茶产业、竹产业建成产业示范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村民增收、集体增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