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少不了一支与居民熟络又不失专业的队伍——“法律明白人”。日前从市司法局获悉,今年我市新培育“法律明白人”5194名,这支队伍已扩容至12015人,达成今年实现全市每个网格不少于2名“法律明白人”的目标要求。走进这一群体,可以发现不少真实而有意义的工作模式,他们在基层一线化解纠纷、预防矛盾,搭建法治服务的桥梁。
“90后”加入:是咖啡店主,也是普法空间“主理人”
玉祁街道草木青公益服务社理事长肖文佳是平湖社区的一名“法律明白人”,1992年出生的她在街道经营着一家咖啡店,同时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一年前,她报名并通过培训考核成为一名“法律明白人”。“于我而言,‘法律明白人’这个角色更像是法治服务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肖文佳告诉记者,她将咖啡店50平方米的活动室打造成普法空间,依托擅长活动策划的特长和“法律明白人”的身份,她几乎每周都会结合时事和社区情况组织开展各类普法活动。
在11月25日“国际反家庭暴力日”,肖文佳还邀请了社区居民参加主题活动。“单纯的讲座比较枯燥,我就策划在讲座前为大家放映了一场反家暴主题相关电影,让大家先对家暴有概念和思考,再邀请专业讲师为大家开展讲座,更容易引起共鸣。”肖文佳说。此外,她正着手惠山区公益创投项目,召集刚退休又有能力的老人成立普法小组,为“老娘舅”插上法律的“翅膀”。
像肖文佳这样的“法律明白人”,全市还有很多,他们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和特长,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充实基层法治服务。据悉,今年以来,全市“法律明白人”已开展各类法治宣传和法治实践活动1.8万余件次。
做贴心人:是释法明理,更为握手言和
噪声扰民、高空抛物、遛狗不拴绳……面对这些闹心事,“法律明白人”也会积极参与调解工作,做居民身边的“知心人”。近日,荣巷街道“法律明白人”王杰接到一项调解任务——一栋楼两户人家因高空抛物、隐私侵犯发生了纠纷。经过走访、核实,王杰了解到先前家住一楼居民的小院子搭建有顶棚,但因楼上抛下的烟头将顶棚堆积的树叶点燃,一楼居民无法找到抛物人,不得不花费8000元修缮顶棚,但他们留了个心眼,安装了视角向上的监控。没过多久,楼上再次抛下烟头,被“捉个正着”。调解室里,王杰和另一名退休律师“法律明白人”为双方进行普法宣传和矛盾调解,通过释法明理,双方最终握手言和,一楼居民拆除了监控、抛物人也签下不再高空抛物的承诺书。
“法律明白人”队伍来源于群众,也活跃在群众身边。王杰还有一个身份——社区工作人员。“目前我们社区有24名‘法律明白人’,从事的行业有会计、物业、律师等,能够针对身边的纠纷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工作。”王杰表示,“法律明白人”虽然是一项志愿工作,但每次“化干戈为玉帛”,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他都感到非常自豪。
网格标配:不仅要面广,更要专精
“法律明白人”如同一道桥梁,倾听民意,传递法治服务。“‘法律明白人’虽然是志愿性质的工作,但仍有许多有特长、愿意奉献爱心的群众不断加入这支队伍中。”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陆裔表示,今年3月我市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立下今年实现全市每个网格不少于2名“法律明白人”的目标要求,目前许多网格甚至已经超过了3名“法律明白人”。今年以来,全市“法律明白人”已累计化解纠纷达4.6万余件。据悉,我市第二届百佳“法律明白人”已于近日新鲜“出炉”。
“法律明白人”不仅要“面广”,更要“专精”。据悉,相较于去年工作,今年我市更注重培养“法律明白人”骨干,通过以老带新,动员更多有法律功底、有公益热心、有群众基础的优秀群众代表加入这支队伍,同时常态化开展培训,并对工作岗位变动、履职不认真的人员及时劝退清理,确保队伍培养机制规范、结构合理。虽然“法律明白人”是一支志愿队伍,但我市采取“动态激励”机制,如落实金融优惠政策、开展先进典型评选等,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责任感、荣誉感。